2020年最后一天:两个重要新闻

十二月三十日,历经七年三十五轮谈判之后,中欧投资协定终于达成

这个协定的谈判其实在二零一三年底就已经启动,但期间几次错过了原定希望完成谈判的期限,最终在今年压哨信的达成协议

中欧投资协定到底是个什么呢?首先,双边投资协定是保护跨国投资的条约,资本领域的贸易协定,主要内容是开放市场,保护投资、公平对待争端解决等

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以吸收外资商品输出起步,处于早期,签投资的协定重在中国,承诺给予外资保护和优惠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中欧启动投资协定谈判,希望以新框架取代旧体系

因为中国和欧盟贸易量巨大,依存度互为第一第二

欧盟在汽车新技术制造业等领域很有优势,他们希望增加对华的投资,拓宽中国市场,中国也希望在欧洲的通信制造、基建等领域有所作为

从二零一三年起,双方磕磕碰碰谈了将近七年,为何谈判如此不顺利呢?首先美国出手阻碍是因素之一

第一位,美国是西方世界领袖,非常介意盟国与中国发展特殊关系会影响其领导者地位

此外还有其他政治因素,例如在人权、新疆、香港、台湾等议题上,造成双边关系几度闹僵,经济谈判也就冷冻了下来

而除去这些外部因素,中欧就投资协定的内容分析也是谈判不顺的主要原因

一共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市场准入问题,欧盟要求降低中国

金融、汽车、电信、计算机、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市场门槛

欧盟认为中方设置的外资股权比例要求、强制技术转让都是不公平的,而中国也认为,欧盟在能源建立等领域也存在壁垒

第二是国企补贴问题

欧盟认为中国政府给予国企补贴是不公平竞争,要求减少补贴,提高透明度

中方则坚持中国国有经济的独特性,并将欧盟歧视性政策视为投资壁垒

最后是劳工权益和环保

欧盟对中国企业的生产条件和劳工待遇有诸多不满,希望中方能提高保护水平

欧盟希望在华投资企业能有独立工会,此外也希望中国在环境保护上能提高标准

从二零一三年中欧启动谈判,双方至今谈了

三十五轮起初进展一直很不顺利,直到二零二零年新冠疫情突然袭击,欧洲经济受到重创,中欧谈判这才开始加速

还有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直是这份协定的主要推动者,他在卸任之前不顾很多方面的批评和反对,在推动中欧投资协议敲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预计这项协议能让德国大型车企等企业受益颇多,而德国正好是目前欧洲理事会的轮值主席国

当然中国对谈判内容的大幅妥协也是推动谈判完成的主要因素

过去两年,中国加大了金融行业的开放,取消外资在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的占股限制,新能源汽车、云计算服务、金融服务和健康等

中国也对外资放低了门槛

最近中国国务院发布了

二零二零年,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扩大外商投资范围,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纳入外商投资范围,并出台关税减、企业所得税、土地优惠等措施

在国企补贴事项,中国也做出了大的让步,承诺履行国企义务,将补贴规则全面透明

此外,中国在劳工权益和环保议题上也做出了让步

对普通人而言,中欧投资协定最明显的影响可能就是汽车合资品牌的消失

此前外资车企在中国建厂持股不能超过百分之五十,品牌需要和本地企业合用,比如华晨宝马

中欧投资协定后,华晨宝马可能会消失,会改为宝马或中国宝马

欧盟也承诺在通讯、新能源、环保、数字化等领域对中国开放

中国有较强实力的高铁、核电、光伏、风电等企业有望扩大在欧洲的投资

至于具体内容如何,因为正式文本还没有公布,还有待进一步的披露

中国的突然大幅让步,很明显是为了赶在拜登上台之前以减少阻力

拜登是主张多边主义的,相对来说也尊重欧盟,而且拜登希望欧洲先跟美国达成协议,一起制衡中国

如果在拜登上台之后再谈,那么欧盟面临的阻力将会加大

而赶在拜登上台之前达成,可以降低拜登的智华统一战线的含金量,增加其难度

截至二零二零年,欧盟已经连续十七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二零二零年由于新冠疫情爆发,得益于下半年的出口猛增,中国也一举超过美国

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巨大贸易量的另一面是投资的停滞不前

二零一九年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两千七百多亿美元,投资额却只有七十多亿

中国对欧盟出口规模更大,而投资常年不足一百亿,投资不足限制了两国贸易额增长

而中欧贸易协定的签署将深化,中欧的经济合作将显著增加双方在对方的投资开拓更多的商业机会,增加双方的贸易额

对于欧洲来说,他们在中国的汽车、消费品、医药、生物、基础材料、金融等方面将显著受益;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欧洲的新能源、环保、数字化等投资领域也将受益

谈判既已完成,接下来就是文本和签署的事情

这一过程可能短则一两个月多

这一两年,当然其结果依旧存在变数

今天还有另一个新闻是关于楼市的

在为房企设定三道红线之后,央行在二零二零年的最后一天再次出招

十二月三十一日,央行官网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它的主要内容是给银行设定了关于房贷规模的两道红线

第一道红线是房地产贷款占比,限制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占该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

第二道红线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也就是个人住房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

至于两道红线的具体数值,不同规模的银行各不相同

央行把银行分为了五大,根据上图来看,也就是说七大国有银行的在

反比例最高,房地产贷款占比可以达到总贷款的百分之四十,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可以达到总贷款的百分之三十二点五

接下来依次是中型银行、小型银行、县域银行和村镇银行

到了村镇银行这一档,房地产贷款占比只有百分之十二点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只有百分之七点五,而超过上述规定数值就会视为踩到红线

对于彩虹线的银行要求必须限期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还进一步明确,为支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不算入房地产贷款占比

此前发布的三道红线却在资金需求端的管理,针对的是房企,而本制度则是在资金供给端的收紧,针对的主要是银行实施差异化管理

也就

意味着以往小银行通过更灵活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拓展,该部分业务的空间将受到限制,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资格等方面的管理将更加严格,这是为了防范银行的风险

众所周知,各银行对房地产类的贷款非常依赖,占比平均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部分小银行可能提高,而且客户非常集中、人口流失或者人口增长缓慢的中小城市,楼市上涨动力不足,成交轻弹,一旦有房企倒闭,可能会把一家中小银行拉下水

控制银行的房贷比例,一方面确实限制了银行的正常业务,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一部分银行的风险,这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肯定是一个利空,至于利空有多大,还得看监管层执行新规的力

因为房地产行业太过庞大,对当前稳增长、保就业影响巨大,事关全局

所以这个政策主要目的是立足长远,给房地产行业套上金箍,而不是将他彻底打垮

而且央行也放话表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要求其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保持房地产贷款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基本稳定

接着还提到个别调价压力较大的银行,通过延长过渡期等方式差异化处理,确保政策平稳实施

不过通过两道红线,参照红线可以看出,未来房地产贷款的蛋糕会进一步向国有大银行集中,而开发商这边国有房企的市场份额占比也将不断增加

这很可能是未来楼市的大趋势

平均分 / 5. 计票:

亲,给视频评个分吧~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2020年最后一天:两个重要新闻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