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在向大银行倾斜

从二零二一年一月一日起,信用卡的游戏规则发生了一个新变化,存在了多年的信用卡透支利率的上限与下限被央行取消 。

这虽然只是银行业规则的一个小变动,但它背后却预示着整个金融业的巨大变革 。

一月八日,一份央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在业内流传,开 。

通知里明确,自二零二一年一月一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其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零点七倍 。

透支利率的上下限区间管理,由央行在二零一六年四月宣布实施,从此以后,不管是大行股份行还是城农商行,都是统一严格遵照这一 。

执行规则 。

如今信用卡透支利率的管制被彻底放开,影响有多大呢?如果银行后续出现调整,那么透支利率大概率是向下而不是向上,这种向下的空间才是监管意图之所在,且将深远影响到信用卡行业的竞争格局 。

之前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是每天万分之五,年化利率为百分之十八点二 。

五,至于下线是万分之五的七折,也就是每天万分之三点五,年化利率是百分之十二点七八 。

想想看,信用卡透支的年利率在百分之十二点七八到百分之十八点二 。

五之间波动,普通人会愿意通过这个渠道借钱吗?很明显,只要有更便宜的资金来源,当然就不会选信用卡进行透支,而互联网平台恰恰提供了更低的融资成本 。

根据蚂蚁集团招股书披露,截至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止,花费大部分贷款的日利率为万分之四左右或以下,日利率最低可至约万分之二,相比之下,仅有少数银行持卡人能够享受到透支利率优惠,而就算最低利率也不过日期万分之三点五 。

相较于大多数花呗、借呗、微粒贷的用户,这利率并不算低 。

为什么蚂蚁集团的融资成本可以更低?蚂蚁的钱还不是从银行借来的吗?说到底,互联网大平台流量更好,客户群体更广泛,再加上没有线下门店,业务通过手机软件在线上完成,成本当然会低,至少会比很多中小银行要低 。

而且这些互联网大平台并没有被政策限制,正因为如此,近年来银行传统的业务不断流失 。

用卡就非常典型 。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二零二零年三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共计七点六 。

六一张,环比增速只有百分之一点二九 。

因为第三方支付已经满足了很多人的支付需求,在这七点六 。

六一张信用卡里,有相当比例的卡都处于半休眠状态 。

那怎样才能激活信用卡业务呢?我们回顾央行此前的操作,过去几个月政策出现逆转,蚂蚁暂停ipo 。

互联网小额融资产品受到政策的打压,原因是他们膨胀太快,而且没有持牌 。

当然打压的目的除了明面上提出的降低风险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让这些需求流回传统的银行业 。

此次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管理上下限就有这个政策含义,否则传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 。

将逐步萎缩、日益僵尸化 。

前面说过,取消上下线之后,信用卡透支利率不会上涨而是下降 。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参照目前的市场环境,长期来看,中国利率水平将持续处于下行通道,甚至不排除会过渡至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状态 。

而且现在互联网平台相比之下,利率更便宜,银行没有了束缚,必然会跟着降低 。

然而于是归去时,这种下行不会来得太快、太猛,更不会出现价格战 。

在激烈的竞争之下,信用卡业务本身的成本不低,包括运营成本与风险成本,从而构成了刚性约束 。

各家银行很可能先对优质客户的透支利率进行下调,其影响范围仍然有限,因为这部分客户一般会选择全额还款 。

也不大会有分期曲线的需求 。

值得深度挖掘的是四优客群,那些信用记录良好且存在透支需求的客户,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做到差异化定价,就可以从蚂蚁危重那里抢回业务 。

也有人指出,互联网大平台和银行竞争靠的可不仅仅是价格,还有顾客留存、消费、交易场景 。

金融竞争这方面又恰恰是互联网大平台的护城河所在 。

所以重点不仅在于这些银行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提升运营能力也非常关键 。

原先的透支利率管制去束缚也是红线,各家发卡行心照不宣,万分之五几乎雷打不动 。

如今管制不在央行释放了政策信号,但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这对有些银行是机遇,对有些银行却未必 。

降价的结果很可能是小银行吃亏,大银行进入跑马圈地阶段 。

因为成本跟规模密切相关,发卡量大的银行成本当然会更低 。

此前有一个业内的测算,发卡量三百万张是信用卡业务盈亏平衡点,而这还是透支利率下限存在时的盈亏平衡点 。

打破透支利率下限之后,盈亏平衡点或许会大幅上升到五百万甚至六百万张以上 。

目前信用卡发卡量最大的是工商银行,达到了一点五 。

九亿张,其次是建行,达到了一点三 。

九亿张,股份制银行的龙头是招行,达到了零点九六一张 。

这些银行本来拉存款就比较容易,还能在央行那里拿到比市场更便宜的钱 。

在家业务规模较大、运营经验丰富的大银行有望再精细化 。

差异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进一步提升运营水平与客户体验,从而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

而最近还有两个重要变化也非常有利于大银行,不利于中小银行 。

一个是央行刚刚公布的关于房地产贷款的两道红线,央行把银行分为五个档次,分别规定了房地产贷款和个人房贷可以占全部贷款的比重 。

可以看出七大国有银行获得了最大的市场空间 。

房地产贷款比重最大可以达到百分之四十,个人房贷比重最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二点五,而中小银行,尤其是第四、第五档的银行空间非常小 。

两道红线的政策出台之后,房地产类贷款会进一步向国有大行集中 。

另一个就是互联网银行内存款产品的全面下架 。

此前 。

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的中小银行,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部分银行存款规模得以快速增长,而且他们依靠平台存款弥补了流动性缺口,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同业融资 。

在互联网存款流行的这两年间,互联网存款变成了众多中小银行实现阶级跃升的秘密武器,让他们从地方小银行一跃成为实质性的全国性银行 。

在这个过程里,网络平台获得了流量和利润,有的银行也因此而飞速发展 。

但这些银行通过高息稀土,其背后风险累积却越来越大,所以央行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这个渠道,互联网存款产品纷纷下架,小银行本来就缺少吸收存款的渠道,之前还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发行产品吸收存款 。

而这个重要渠道注册后,导致中小银行缺钱的时候只能向大银行融资 。

所以纵观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无论是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还是房地产贷款的两道红线,以及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都有利于大中型银行拓展业务 。

对于互联网大平台来说,基本上全是利空 。

金融业正在逐步清理门户,大幅限制互联网大平台的金融业务空间 。

至于中小银行少了大平台的帮助,未来在跟大银行竞争中将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 。

总而言之,未来金融行业将发生较大变化,中小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券商、信托等都将出现一轮很大的并购潮,这也是中国大多数行业的现状,原来的增量市场竞争 。

变成存量市场博弈 。

那么强者恒强,大鱼吃小鱼是必然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

平均分 / 5. 计票:

亲,给视频评个分吧~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局势在向大银行倾斜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